在PLC(可编程逻辑控制器)的上下文中,已锁定模式和已锁定状态是两个重要的概念,它们通常与PLC的调试和运行状态相关。
一、已锁定模式
已锁定模式是一种特殊的工作模式,当PLC从调试模式切换到此模式时,调试模式下的相关属性(如断点、强制值和PLC程序的运行状态等)会被带入已锁定状态。在已锁定模式下,用户不能添加新的断点、强制值等新属性,也不能更改PLC程序的运行状态。这种模式的目的是保护PLC程序不被误修改或非法访问,确保PLC在稳定的状态下运行。
二、已锁定状态
已锁定状态是PLC在已锁定模式下的一种具体表现。当PLC进入已锁定状态时,它将保持当前的状态和配置,不允许进行任何更改。这种状态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对PLC进行编程、修改参数或执行控制命令,从而保护生产线的稳定运行和防止潜在的安全风险。
三、切换与限制
切换限制:
已锁定模式只能切换回调试状态,不能直接切换到可操作状态。
可操作模式(在调试模式下,当没有断点、强制值等调试属性时,可切换到的一种状态)只能切换回调试模式,不能切换回已锁定模式。
操作限制:
在已锁定状态下,用户无法添加断点和强制值。
无法更改PLC的运行状态。
四、应用场景
已锁定模式和已锁定状态通常应用于需要保护PLC程序不被误修改或非法访问的场合。例如,在生产线调试完成后,为了防止操作人员误修改PLC程序或参数,可以将PLC切换到已锁定模式或状态。这样,即使操作人员尝试进行修改,也会被系统拒绝,从而确保生产线的稳定运行。
综上所述,已锁定模式和已锁定状态是PLC中用于保护程序不被误修改或非法访问的重要功能。它们通过限制对PLC的访问和修改权限,确保PLC在稳定的状态下运行,从而保护生产线的安全和稳定。